――党委书记王清义在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节录)
(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要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思路,这是基于“办什么样的高职院校”,“怎样建好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深层次思考,是学院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总纲。我们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能够真正去切合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切合我们学校的实际,进一步凝练出我们的办学特色,确定我们的办学思路。
结合我们学校实际,现在就办学的定位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供大家讨论时参考,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办学的定位,它相当于我们学校的办学和发展的“航标”。办学的定位是学校资源配置的基础,是我们学校制度建设的原则,是我们确定发展目标的依据。比方说我们学校,哪个专业定位在我们学校的主干专业,学校在资源配置的时候就要充分予以考虑。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是解决“办什么样的高职院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再深入思考学院办学思路,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解决“怎样建好高职院校”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所以,定位要切合实际,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定位要体现其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
“人民满意、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定位。人民满意是办学的方向,是价值追求。我们是社会主义大学,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是办学能力,是办学水准。什么是一流的高职院校?首先要有一流的生源。我省高职高专招生,我们是高职高专第一批录取,我们在这个层次录取的学生应该是一流的。要有一流的师资。办学要有一流的师资,这是我们办学的主体。现在我们的学校已经制定了一些政策,向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倾斜,并且确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目前我们的人才引进形势很好,既有博士也有博士后,都愿意到我们学校来安营扎寨。要有一流的专业。目前可以这样说,我们铁道类的专业在高职院校里面,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基础和条件,在医学护理类专业我们也具有了这样的条件。但我们进一步巩固、提高,培育新增长点,任务很艰巨。要有一流科技研发能力,这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要有一流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简单的说,办学应有“大师”、“大楼”、“大爱”。“大师”,指高层次人才,双师型的教师,双师型结构的教师,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及专业技术带头人。有“大楼”,这个大楼,它不是狭义中的大楼,它包括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也包括一切先进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大楼”要这样广义理解,不能狭义理解。“大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广大教职工要爱学生、爱学校、爱党的教育事业,大家要和睦相处,要和谐共事,学校应有健康向上、干事创业氛围。
“主干的铁道类、医学护理类专业,精干的人文艺术类专业”的学科专业定位。我们学校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我们是新中国首批铁道类学校,我们是全国高职高专护理类协作会主席单位,我们是铁道类四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以上的单位,这一切就表明在长期的实践办学当中,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鲜明的铁道类、医护类的特色和优势。在铁道类的多个专业领域里面,我们为中国铁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高等教育新世纪以后,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这样的专业特色是优势,是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就要继续把这个特色保持下去,同时,我们也应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强化这样特色。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在为中国铁路的发展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但是我们这个优势,你不强化就被别人超越,大家前段出去考察回来说,每考察一次,就会被震憾一次,以前铁道类专业是我们优势专业,但现在好多学校也开办了,并且发展势头很强。所以,我们要强化,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丰富这些主干专业,使它做大做强,如创办铁路工程、轨道运输管理专业等。为什么要把人文艺术类定为我们的精干专业,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考虑。一个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这样一个在河南省管理下的地方大学,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要去培养。我们既要为行业服务,也要为社会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有这样的条件,就要培养,这也是我们综合实力的体现。同时,人文专业是理工、医科的一个支撑。现代大学的要求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大学文化教育,没有人文精神是不行的。如果一个大学只有科学精神,没有人文精神,是构建不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不出现代社会需要人才,创建不了现代的一流大学的。因此,我们学校的发展要以铁道类、医护类专业为主干专业,把人文艺术类先定为精干专业,等发展起来后可以再调整。
保持各类学生适当规模和合理比例的规模定位。我们要思考学校总规模,同时还要思考不同专业的办学规模,分析主干专业、精干专业、新建专业、传统专业、特色专业;要思考不同办学类别的办学规模,对外合作办学、软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我们要巩固发展铁道类、医护类专业,保持办学特色,维护良好的社会声誉;积极支持发展人文艺术类专业,使其逐渐成为学校的优势专业、强势专业,增强办学效益,提高办学活力;大力发展对外合作办学、软件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这是显著提高办学效益的办学形式。最终使我校要形成铁道类、医护类、人文艺术类专科普通教育为重点,对外合作办学、软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辅的全方位的、多类型的办学格局。
新校区与老校区置换相结合,拓展办学空间的空间定位。新校区的建设要按照高水平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要求,来实现全优工程和廉政工程的建设目标。我们要在充分考虑拓展办学空间的同时,统筹考虑教工住宅的建设,决不能学校安居,教工没有住宅。有些高校在新校区建设使用的同时,由于教工住宅跟不上,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是有些高校发展过程中的教训。我们要提高发展速度,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在建设新校区的同时,要统筹考虑加快老校区的置换速度,不能使资金断链。在考虑确保新校区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教职工总体收入稳中有升。我们决不能因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决不能因为新校区的建设,而影响教职工总体收入的逐步提高。
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我校有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基础和核心部分。我们是高等职业教育,它是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而是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它包括技术型和技能型两类。教育部在1999年11月份召开第一次高职高专会议上已把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
应用技术、智能操作和高技能型的高级“蓝领”人才的培养规格定位。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多数岗位的技术含量日益增高,大量的关键性岗位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高新技术应用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人员、技师甚至高级技师,在这些工作岗位上,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更为重要的是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这既是劳动力市场的客观需求,也是我们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更是高职院校求生存、谋发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然要求。
面向经济建设,满足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社会定位。20世纪80年代,我们高等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工程师”,所选拔的是精英人才,接受的是精英式教育,就业定位在传统意义的精英岗位――“干部”。当时,每年毕业生总数不过数十万人,接受高等、中等教育的毕业生往往供不应求。如今,随着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高等教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走到买方市场,毕业生呈现供大于求局面,在人才市场上,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接受高等教育毕业生暂时未能找到工作,另一方面,掌握新技术、具有高技能人才极度缺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才需求应运而生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根本社会定位必然是主动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主战场,以满足市场对现代化第一线人才需求为前提,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满意度为质量标准,高职院校要根据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对劳动市场要求,找准自己位置,树立正确办学理念,办好职业教育,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