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8新版  警钟长鸣

“职务上去了,灵魂却没有跟上” ——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刘晓春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

作者: 审核: 纪委 发布时间: 2019-12-16 浏览次数: 298

刘晓春,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2018年8月,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吉林省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同年11月,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张恒旭  摄

六十一甲子,一甲一循环。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刘晓春,还有三个月时间就满花甲之年,即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因贪腐坠入“深渊”。  

经查,刘晓春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金、使用公车、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违反组织纪律,利用职权违规为他人谋取利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利用职务之便,在工程建设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所送财物。  

悔恨、煎熬……铁窗之内,这名在教育系统“耕耘”近40年的老干部,这位29岁即任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处长、当年全市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正等待着法律的严惩。  

“在审查调查过程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刘晓春家庭环境优越,生活上并不差钱。”吉林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何这样一个看似对金钱诱惑颇有抵制力的领导干部,最后还是一步步堕落?又是什么让一位年近花甲、即将退休的老干部疯狂敛财,在犯罪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刘晓春的堕落轨迹,对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高校领导干部来说,不失为深刻的警醒。  

防线失守,从收土特产到权钱交易

“觉得送的钱不收不够意思”

刘晓春1959年7月出生于一个高干家庭,从小家庭生活宽裕,受过良好教育,一路顺风顺水——

1977年高中毕业后,他成为最后一届下乡的知识青年。1978年,又考入了白城师专,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国家不但每月都给生活费,毕业后还包分配,用当时老人的话来讲那是端上了‘铁饭碗’、吃上了‘官家饭’。”刘晓春回忆道。  

毕业后,刘晓春留校。凭着自己的努力,他获得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29岁就当上了白城师专人事处处长,成为全市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1996年,被提任副校长。2003年,吉林省委批准组建首届白城师范学院领导班子,年仅44岁的刘晓春被推选为白城师范学院副院长。2011年,被调整为学院党委副书记。2015年2月,又被提拔为白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用他自己的话说,感觉“自己的人生达到巅峰”。  

“刚开始,我也是立志要干一番事业,内心是向善向好的。我的家庭生活很宽裕,生活上是不缺钱的。我时常告诫自己,一定要管住自己,谁的钱都不能收。”刘晓春说。  

然而,随着职务的升迁,他的防线逐渐被击破。

“他们先是送我土特产,我觉得这点土东西也不贵,就收下吧,否则面子上也过不去。”随着工作岗位不断调整,特别是当上白城师院党委书记后,成了名符其实的一把手,手握重权、可支配巨大资源的刘晓春成为商人争相拉拢的“红人”。  

从收受土特产品开始,后来慢慢演变成收钱,从选择性收钱到后来的来者不拒,再到权钱交易……他喜滋滋地享受着绝对权力带给他的利益和快感,“失去了警觉,甚至觉得送的钱不收不够意思。”  

“是不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拉着我这么干呢?这就是我命中注定的一种行为方式和历史宿命吗?不,不是的!偶然之中有必然,现象背后有本质。”刘晓春自问自答。  

“虽然职务上去了,灵魂却没有跟上。”在接受审查调查期间,刘晓春这样剖析自己。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理想信念的坚守,随着年龄增长、职务提升,他痴迷于权势,渐渐迷失了自己。自己的信仰在变,人生观、价值观在变,朝着私欲膨胀、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方向变……  

尤其是2015年职务调整时,他的心情与以往历次被提拔时有些不太一样,一是沉浸在个人奋斗成功的喜悦多于对组织培养的感恩回报;二是感觉有权了,接近你的人多了,时不时便产生了有权要会用的奇怪念头。“觉得有权了,我给你办事了,你来感谢我,主动给我的,又不是我要的,这样就不是大问题。这种感觉好像是在说,做官就应当发财。”刘晓春说。  

“权力染上铜臭味是最大的政治风险。”权力与金钱勾连,带来的必然是腐败,刘晓春就是例证!

“吃相”难看,大钱要搂小便宜也占

“别人坏一个手机能换十个八个,我才换来三四个”

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刘晓春的不归路就始于“贪欲”两个字。

在白城师院项目投标过程中,刘晓春直接违规插手工程项目,甚至和建筑公司一起大打“组合拳”,组织多家企业参与串标、围标,确保行贿企业获得白城师院的工程项目。2010年,白城师院陈某听到学院要开发建设教师住宅的消息,主动找到刘晓春,让其在项目承建上给帮帮忙。事后,陈某送给刘晓春一套住房。2015年,陈某提出让学校回购其投资的学生公寓经营权,刘晓春满口答应,这次他一次性收受了陈某上百万元。2016年他收受建筑商王某钱款;2017年至2018年先后收受建筑商代某钱款……  

不仅“来者不拒”,刘晓春还“主动出击”。2015年4月,刘晓春打电话给建筑商钱某说:“我爱人要用车,想跟你借一台二手车开。”不久,钱某购买了一辆高档轿车,并落户到刘晓春亲属名下,成为其爱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尽管知道是钱某特意买给他的新车,但刘晓春丝毫没有退还的意思。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刘晓春很明白,他和商人之间不过是各取其利。”专案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其不分管煤炭采购的几年间,供应商孙某断了给他的好处,他在担任白城师院党委书记后便直接讲明有人竞争,吓得孙某一次就送给他几十万元。  

“个人私欲极度膨胀,疯狂敛财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大钱要搂,小便宜也得占。”专案组工作人员如此评价刘晓春。  

据介绍,每到年节,刘晓春就找干部职工个别谈话,连小孙女从外地回家,也要让干部职工去“稀罕稀罕”。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刘晓春的手机坏了后,他逢人便讲,甚至大言不惭地说,“别人坏一个手机能换十个八个,我才换来三四个”。如此丑陋难看的“吃相”,暴露了他贪婪的本性。在刘晓春任学院一把手的短短三年间,仅收受中层干部红包、礼金就达几十万元。  

心存侥幸,妄图逃避调查

“一个单位刚查完一个党委书记,不可能接着查第二个党委书记”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这不但让违纪违法者铭记教训,也让心存侥幸者受到了震慑。但是在众多警示案例面前,刘晓春却一直不以为然,未思之亦不鉴之。  

2017年底吉林省纪委开始调取白城师院有关基建方面的材料档案,2018年初调查组进入学校调取有关资料,甚至2018年5月刘晓春的前任——白城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任凤春被审查调查,组织上不止一次找他了解情况,都没能让他“迷途知返”。  

“我虽然紧张,但侥幸心理还是占了上风。认为一个单位刚查完一个党委书记,不可能接着查第二个党委书记。”刘晓春坦言,那时候,他仍未收手,还天真地认为把可能被组织发现的事找当事人串供,订下攻守同盟,对抗组织调查,就能过关。  

因为心存侥幸,他以为用一张借条就可以把违法所得的高档轿车“抹平”;因为心存侥幸,他以为把收受的赃款藏匿在亲属名下就不会被发现;因为心存侥幸,他以为收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那些老板也是多年的朋友,定然不会乱说……却从未想到监督无处不在,一切心存侥幸都是痴人说梦、自欺欺人罢了。  

“我认为敬畏是纪法的孪生兄弟,侥幸是放纵的狐朋狗友。多少罪恶在侥幸的驱使下发生,又在侥幸的破灭下暴露。”刘晓春忏悔书中的这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如果能早认识到这一点,他又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而在任凤春、刘晓春的影响下,白城师院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出现局部“塌方”腐败,先后有10余名处级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查处,院长也因严重违纪被免职。  

执纪执法者说

2018年8月,刘晓春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吉林省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并被采取留置措施。几个月前,其前任也被立案调查。白城师范学院前后两任一把手前“腐”后继,令人震惊。  

追溯刘晓春的成长轨迹和违纪违法心路历程,不难看出,其被查处具有必然性。

信仰缺失。刘晓春是典型的信仰迷茫、信仰迷失。刚参加工作的他在工作上也曾信心满满,立志要为学校做些有益的事情。可在利益面前他开始迷茫、动摇了,没有守牢底线,经不住“糖衣炮弹”攻击。当上一把手后,更是把当官作为个人捞取好处的途径,把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只要有工程,就想捞一把,凡是有人求他办事,必定“雁过拔毛”,其世界观、价值观严重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奉行“得利则跃跃以喜,不利则戚戚以泣”,栽跟头就是早晚的事。  

心理失衡。“别人也捞,而且比我捞的多的人还不少,问题比我严重的人也挺多,有权有机会我也捞点。”生活富足、不差钱的刘晓春在走上白城师范学院领导岗位之后,接触到了从未触碰过的“花花世界”,尤其是看到了“前任”疯狂敛财的贪腐行径后,更产生了“凭什么不拿”“不拿白不拿”的失衡心理。  

心无戒惧。随着权力地位的不断提升,刘晓春沉浸在个人奋斗成功的喜悦中,忘记了对组织培养的感恩回报,个人主义膨胀,丧失了对党纪党规的敬畏之心,甚至认为“我给你办事,你来感谢我很正常”,导致闯“红灯”、越“红线”,最终身陷囹圄。  

心存侥幸。刘晓春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势认识不清,对前车之鉴视而不见,对组织给的机会毫不珍惜,错误地认为咬咬牙就能挺过去、想想“招”就能躲过去,错可以一直瞒、官可以照常当。殊不知,在组织面前,一切的心存侥幸都是痴人说梦、自欺欺人罢了。不跟组织说实话、道实情,就会错失“自我救赎”的机会,走上身败名裂的不归路。  

刘晓春走上这条贪腐不归路,实乃咎由自取。但是,白城师院接连两任党委书记落马、院长因严重违纪被免职,十几名处级干部受到查处,也暴露出该校因“两个责任”落实不力导致的管党治党“宽松软”、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  

高校不是“保险箱”,高校一把手更不具有天生免疫力,要想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高校干部队伍,不仅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加强政治学习、筑牢思想防线,慎独慎微慎初、坚守干净底线,还要完善监督机制,规范权力运行,督促各级党委、纪委切实担负起“两个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Baidu
map